7月29日,在武冈市大甸镇立新村的果园里,随着今年最后一季水果采摘完毕,散养在果园里的500多只跑地鸡在40公顷的果园里自在觅食。
站在这片承载自己创业梦想的果园高处,刘斌有感而发:“记得脱下军装那天,我把领花、帽徽小心翼翼地收进盒子里,心里琢磨着,哨位虽然换了,但军人的那股劲儿,绝不能丢。”
“总得调整几次瞄准镜,才能打中靶心”
脱下军装的刘斌,先后尝试过多个行业:从实习巡警到茶艺馆老板,从餐饮经营者到超市店主,甚至涉足过烟花爆竹零售和水上乐园运营。这些看似“瞎折腾”的经历,在刘斌看来却是必不可少的“实战演练”。
“国家强农惠农的政策春风吹到了我们武冈,我心里突然亮堂了。我是农民出身,对土地有感情,搞农业说不定就是我的新阵地。”2018年,说干就干的刘斌在大甸镇立新村流转了40公顷山地,注册了生态农业公司,专门种植精品水果。
然而,创业初期的艰辛,远超刘斌的想象。这位曾经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的硬汉,第一次感受到了与土地较量的不易。
“这土地上的活儿,比我在部队练队列难多了!”缺乏经验和技术的刘斌带着铺盖卷住进地头的简易棚,白天不仅要建设果园,还得跟着农技员学剪枝、授粉,晚上就研读农业书籍,把蟠桃等水果的生长周期、土壤要求记得滚瓜烂熟。他手掌上的老茧一层叠一层,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果树的管理要点。
大自然的考验接踵而至。202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让果园里的杨梅树大面积受损。刘斌立即组织人员连夜搭建防寒棚,带着工人人工除雪,在寒风中坚守了三天三夜。
“还有一次,暴雨冲垮了果园的排水沟,我带着员工跳进齐腰深的水里清淤泥、修堤坝,等水退了才发现,每个人的腿上都被碎石划了不少血道子。”回忆起创业初期的艰辛,刘斌说,“就像训练场上练射击,总得调整几次瞄准镜,才能打中靶心。”
“卸的只是军装,不是肩上的责任”
经过几年的科学种植和精心管理,刘斌的果园开始稳定产出优质水果。樱桃、杨梅、蟠桃、脆李等水果在市场上获得了不错的反响,每年为他带来上百万元的销售额。
果园不仅实现了刘斌的创业梦想,更成为当地20多位困难乡亲的就业希望。对于周边村里想来果园工作的农户,刘斌总是敞开大门。“只要愿意来,我都接收。”他笑着说,“我们包吃,逢年过节发福利,年底还有年终奖,大家的工作积极性都很高。”
2019年,武冈市辕门口街道城南村村民王光耀经人介绍来到刘斌的果园工作。曾经靠打零工勉强糊口的他,负责修剪、施肥、除草等工作,月收入稳定在3500元以上。去年,王光耀还用自己攒的钱为儿子办了场体面的婚礼。“收入稳定下来了,生活也有了保障,再也不用为明天去哪儿上班发愁了。”他黝黑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刘斌的公司曾连续被评为“优秀就业帮扶车间”。看着挂在墙上的荣誉牌匾,刘斌感慨万千,“其实我们退伍兵,换的只是战场,不是冲锋的姿态;卸的只是军装,不是肩上的责任。”
“在新战场上也要能当先锋、打胜仗”
被问及退役军人创业的优势时,刘斌说:“部队教会我们的军人本色,是一辈子受用的精神财富。”
雷厉风行的作风,让刘斌在农业项目上快人一步。2019年,他决定种植蜂糖李后,从考察到栽苗仅用15天就全部完成。为开拓市场,他带着样品跑遍周边十几个县市,用执着与韧劲打动了一个个客户。
忠诚担当的品质,让刘斌在商海中坚守底线。面对批发商以次充好的诱惑,他断然拒绝,“咱是当过兵的,坑人的事坚决不能干!”正是这份诚信,让刘斌果园里的水果慢慢有了名气,不少客户主动找上门来。
“在部队,战友们同吃一锅饭、同扛一份责,这种团结协作的意识,让团队特别有战斗力。”刘斌把果园的工作人员分成几个班,大家施肥、采摘、销售,分工明确。“遇到难题大家一起想办法,就像当年在部队搞演习一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如今,刘斌正积极推动带领周边村民种植水果,已有部分村民开始尝试种植蟠桃,他定期上门进行嫁接技术指导。“我这边为村民免费提供优质种苗和技术指导,村民们产出的水果我也可以上门收购,大家不用为销路发愁。”刘斌说,“乡村振兴是我们退役军人的新战场,在这里,我们也要能当先锋、打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