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老兵永远跟党走
分享到:
《榜样力量·新时代退役军人展风采》系列报道|阎先仁:换个阵地“站岗”,为群众守候
  • 发布时间: 2025-08-20 08:07
  • 来源: 邵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 字体【      】

8月5日14时许,阎先仁驱车驶过蜿蜒的山路,来到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岩镇太塘村肖小英家。

“奶奶,最近身体怎么样?家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阎先仁蹲在老人身旁,像亲人般贴心询问。这样的入户走访,阎先仁平均每周都要重复10多次。

“让爱的阳光照进孩子的心里”

2019年,25岁的阎先仁脱下军装不久后选择加入城步方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队伍,成为助理社会工作师,在西岩镇社工站工作。在走访中,30多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生活状况让他揪心,“这些孩子在缺乏爱的环境下成长,他们不敢也不愿意跟人交流。”初次探访时,孩子们总躲在房间角落,眼神里写满防备与孤独。

“我想为他们策划一场场活动,让爱的阳光照进这些孩子的心里。”阎先仁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志愿者开展儿童互助支持小组活动,链接社会资源为孩子们送去学习用品和生活物资。看到孩子们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阎先仁找到了社工工作的真正意义。

6年来,阎先仁为辖区内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举办温馨的集体生日会,多次带着志愿者们送去陪伴与关怀。在细心呵护下,石龙村女孩小彭的变化让他倍感欣慰。“第一次到小彭家走访时,她躲起来了,连我带的文具都不敢接。”这个父亲死亡、母亲失联、与奶奶相依为命的女孩,如今已能站在夏令营的舞台上展现自己。上个月,阎先仁带着小彭去洞口参加夏令营活动,结营仪式上,15岁的小彭主动报名参与唱歌、表演小品,落落大方、自信满满。台下,阎先仁举着手机录像。这是他陪伴小彭的第六个年头。

“守护人民的初心从未改变”

“每个流浪者背后都有一个破碎的家庭,帮助他们回家,就是为社会和谐添砖加瓦。”怀着这样的信念,阎先仁策划了“送爱回家·关爱流浪人员”特色服务项目。

2022年3月14日上午的一个群众求助电话,让阎先仁记忆犹新。当时,辖区花桥村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引起了村民的注意。阎先仁赶到现场时,老人精神恍惚,拒绝与人交谈。在阎先仁的耐心沟通和派出所人脸识别技术的辅助下,最终确认老人是新宁县万塘乡的刘某香——这位有智力障碍的老人已走失13年。当比对成功的消息传来,阎先仁难掩激动,随即与志愿者护送老人踏上归途。看着老人与家人团聚时喜极而泣的场景,他更加坚定了扎根社工事业的决心。

“通过‘送爱回家·关爱流浪人员’项目的实践,我们总结出流浪人员主要分为三类:空巢老人、精神障碍患者和临时遇困群众。”阎先仁翻开厚厚的工作日志,指着上面的记录说,“他们都有强烈的返乡意愿,只是缺少回家的‘引路人’。”

阎先仁的工作日志上密密麻麻记载着16个温暖的故事,每一个案例后面,都附有详细的救助过程。“每次救助,我都会给他们准备食物,必要时背他们上下车。”阎先仁解释道。

如今,“送爱回家·关爱流浪人员”项目已形成完整闭环。“虽然脱下了军装,但守护人民的初心从未改变。帮助流浪者回家,就是我在新‘战场’上的使命。”阎先仁说。

“找到了人生价值,越干越想干”

阎先仁和一名同事肩负着西岩镇辖区26个村的民政社工服务工作,3000多名服务对象的需求沉甸甸地压在肩上。但阎先仁用真心温暖着每个家庭:为辖区三水村79岁的丧偶老人刘春桃置办新床棉被,送去米面粮油;组织党员志愿者大扫除,让破旧的房屋焕然一新;亲手为老人做饭,解决独居老人的实际困难……

这样的“孝心服务”清单很长:自掏腰包购买爱心物资,帮独居老人插秧,链接资源修补老人的漏雨房屋……从低保申请到政策咨询,从心理疏导到资源链接,阎先仁和同事们搭建起政府与群众的“暖心桥”。

面对亲友“工资不高为何坚持”的质疑,阎先仁总是憨厚一笑,“6年的军旅生涯教会我坚持,做事情持之以恒,不会轻易放弃,更重要的是这份工作让我找到了人生价值,越干越想干。”

6年来,阎先仁收获诸多荣誉:“2020年度邵阳市优秀青年志愿者”“2021年湖南好人”“湖南省第四届优秀社会工作人才”……但他最珍视的,还是群众脸上的笑容。

“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如果满脑子只想着挣钱,这份工作就干不好。我会继续保持初心,坚守在民政社工这一新的阵地上。”阎先仁说,“在部队站岗是为保家卫国,现在‘站岗’是为群众守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邵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联系电话:0739-539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