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县区工作
分享到:
以金为铭传家风——记湖南洞口抗美援朝烈士谢金铭
  • 发布时间: 2024-04-08 09:42
  • 来源: 洞口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 字体【      】

图为“抗美援朝纪念馆”官网上烈士谢金铭的信息


(通讯员:谢定局米桂美 刘金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雪峰山下的湖南省洞口县,被誉为“中国宗祠文化之都”。现存的100余座精美祠堂植根于家族传统,维系着族人的情感基因。每年清明,附近族人就会汇聚一起,缅怀逝去的亲人,叫“挂青”,这也是族人一年中最隆重的一次聚会。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绵绵细雨中,青烟袅袅。洞口县高沙镇南泥村有一个叫“槽之冲”的小山村,93岁的谢建坤伛偻着身子,艰难地主持着家族一年一度的祭。“有生之年,希望能看到二哥落叶归根,怕是等不到咯!”在祖宗的牌位前,他再次碎碎念念地讲起二哥的故事。谢建坤的二哥叫谢金铭,1929年出生,洞口县高沙镇南泥村人,1949年9月参加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1月在朝鲜作战牺牲。安葬在朝鲜。


图为谢建坤(左)和谢建晚(右)在回忆谢金铭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图为谢氏族谱记载的谢金铭信息


窗外细雨潺潺,室内陈旧凌乱。谢建坤在六弟谢建晚的帮助下,取出珍藏的族谱。“按辈分叫建槐,是家里的老二,小时候后就是这个名字。老大和老五未成年就夭折了,所以没有上族谱。”谢建坤肯定地说。族谱显示,谢建坤有兄弟姊妹6人(其中4兄弟、两姐妹),谢建坤排行老三,经过岁月的凋零,现在仅剩他和72岁的六弟谢建晚了。

世上有三苦,打铁酿酒磨豆腐。谢建晚介绍,解放前,父亲谢楚奇脑袋灵泛,选择酿酒这个非常辛苦的行当艰难养活一大家人。在湘西南的偏远农村,对于家庭人口多负担重的家庭,送子读书就成了一种奢望。

“当时,观澜书院的学费是每年40担谷子,但一大家人,总要有个读书的”谢建坤听村里的长辈说,二哥谢建槐从小喜欢读书,在附近的私塾念了几年后,考上了高沙的观澜书院。思来想去,谢楚奇还是决定举全家之力将谢建槐送进观澜书院念书


图为位于高沙镇云峰村的观澜书院旧址


“千重山势撑文笔,一派川流见道心。”这是观澜书院大门两边是一副石刻楹联。观澜书院坐落于高沙镇云峰村境内,据《武冈州志》记载,该书院倡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秋落成,历时36年之久,环境清静优雅,是读书求学的好地方。先后培养出了王湖、李钟奇、刘百昭、曾以鲁、刘寿琪、曾光炎等优秀学生,是洞口教育发展史的重要见证,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回来就帮着我搞农业生产,人高高大大的肯出力。”谢建坤回忆,槽之冲到观澜书院走路要一个多小时,但二哥每次回来都会抢着干农活。但每年40担谷子的高昂学费,显然超出了家庭的负担,渐渐捉襟见肘谢楚奇便有了让谢建槐回家务农的想法。

1945年前后,随着日寇铁蹄的长驱直入,湖南陷入风雨飘摇。“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说法在当地流传甚广,为了阻滞日军,各村适龄壮丁均造册抽签,各村按任务分批集中送兵。

当时,族人谢金生在武冈州保安团自卫队任职,看到了谢楚奇家的窘迫出了个主意:你们家四个男丁,按例是要抽一个吃粮(当兵),建槐有文化,人也健壮,是块当兵的好料呢。就这样,还未成年的谢建槐无奈地放下学业,加入了武冈保安团的自卫队,从此一去不复还


图为谢建晚在族谱上寻找关于谢金铭的记载


以金为铭赴疆场壮士一去不复还


图为“中华英烈网”烈士英名录中烈士谢金铭的信息

“期间,参加过抗日和剿匪,还在武冈湾头桥镇南桥泻油村原伯公祠整训。”谢建坤回忆,曾听说二哥在离家不远的原刘氏伯公祠整训,就跑去想见上一面,却因各种原因未果,成了永远的遗憾。

据史料记载,1945年4—5月,武冈守1个营与10倍日军血战七昼夜,古城不失,堪称抗战史上之奇迹。意外发生在1949年10月10日,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国民党官员吹嘘:“连日本人都在这城墙下打败仗,共产党的军队难道有三头六臂?”然红旗很快插上城头。武冈解放后,谢建槐跟随部队投诚加入人民解放军,从旧军队的“谢建槐”蜕变为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谢金铭”。

“牺牲在云山,至今不能魂归故里,落叶归根,是永远的遗憾”多年以来,谢建晚陆陆续续在电视和资料中寻找云山战斗的实况。据悉,云山之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与美军部队在朝鲜战场的首次交锋,被国际军事界评为“世界战争史上少有的遭遇战”。经过三天激战,第39军发扬顽强战斗作风,利用灵活战术,以劣势装备战胜了号称“王牌师”的美军骑兵第1师,歼灭美军1800人。这一胜利,极大打击了美军的嚣张气焰,也进一步坚定了志愿军的战斗信心。

“二哥在光澜书院求学期间是说了一房亲的。”今年72岁的谢建晚出生于1948年,与二哥谢建槐未曾见面,但早年在周边做小生意,陆陆续续打听到很多关于二哥的故事。

谢建晚回忆,亲戚曾给二哥介绍了隔壁村一个叫姣银(化名)的年轻姑娘,姑娘很贤惠很勤劳。“大概是1951年,二哥牺牲的消息传来,她总是嘤嘤咛咛的哭,很伤心。

“夫妻好比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也是没有办法,二哥常年在外,也没有留下一男半女。”谢建晚介绍,二哥牺牲不久,姣银就改嫁了,匆匆离开了这个伤心之地。带走了当初政府颁发的烈士证明’,给后面的烈士登记造成很多麻烦80年代,上级落实烈士抚恤政策,需要“烈士证明”的原件,家里人曾辗转打听到姣银改嫁的地方,几番寻找未果。

“集体化时期,每到年底,就送一担柴和两斤肉来慰问。”渐渐懂事的谢建晚对这样的场景记忆深刻。每年,当地政府慰问烈士家属,也是年迈的老母亲最伤心的时候,总是触景伤情,会连续哭泣好几天,久而久之,眼睛都哭坏了。丧子之痛加速了两位老人的衰老,谢建晚的父亲殁于1980年,母亲殁于1990年。


历久弥新传家风,烈士精神放光芒


图为谢波(左)正在为浙江大学退役士兵协会抗疫小分队分派任务


“把国家的利益摆在首位,他都是最后才考虑自己。当年新婚的二爷爷舍小家为大家,毅然选择了抗美援朝,我为他感到骄傲。他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谢建坤的长孙谢军说,爷爷给我取名谢军,更多是为了纪念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的二爷爷。谢军大学毕业后,成为某大型国企的技术骨干。

“以金为铭,得以永久。金子是贵金属,到哪里都会发光,从古自今无不如是。”谢建坤的次孙谢波,从小便向往军营,大学毕业后光荣入伍,在部队淬炼了坚韧的品质。退伍后谢波加入到脱贫攻坚战中,后又考上浙江大学研究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是我们协会最大的特点。”在浙江大学读研期间,谢波担任浙江大学退役士兵协会会长。校园突发疫情时,谢波随即组建了一支由退役大学生士兵组成的抗疫应急小分队,用实际的行动守护着万家灯火、书山学海,用朴素的情怀传承舍己为人、默默奉献的家风

“其实二爷爷是有机会回家的。”谢波虽然没有机会见到二爷爷,但从小就听着二爷爷抗美援朝的故事长大。谢波了解到,当时村里还有两人与二爷爷一起被“捉壮丁”去了武冈保安团,一个在炊事班,乘着挑水的机会跑回家,一个因身体原因离开了部队回乡,两人都得以安享晚年。

“二爷爷可能在光澜书院读书时就接触了共产主义理想,他心里装着整个国家和人民。”谢波说,资料显示,谢金铭1949年9月参加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牺牲的时候是指导员。

这些年,每次看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谢波总希望能看到有二爷爷谢金铭的名字,爷爷谢建坤也等了几十年,盼着在有生之年迎接二哥回家。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在谢家人心里,谢金铭更像是一种精神,一直陪伴着他们。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品质早已根植于谢家人的血脉中,并作为一种家风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邵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联系电话:0739-5399291